11月24日上午,承德中院召开“全市法院人民陪审员建设工作”推进会,双桥区法院党组副书记、副院长权丙华从人民陪审员司法体制改革模式、改革模式的优势、改革的长效机制及人民陪审员改革机制促进法院工作四个方面,代表双桥法院在推进会上做了典型发言。
近年来,双桥区法院在司法实践活动中,针对基层法院“案多人少”这一突出矛盾,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结合的原则,积极拓展人民陪审员职能,整合司法资源优势,创新推行“五员合一”司法制度改革模式,2016年3月,双桥区法院实现了当月结案1021件的历史新高,全年人均结案数为全市的1.6倍。2017年前三个季度,双桥区法院结案再创新高,共审执结案件5513件,结案率为82.11%,结案率同比增长7.07%,进一步提升了司法公信力。
一是确定人民陪审员司法体制改革模式。明确了人民陪审员同时兼任法院的诉外调解员、信访联络员、司法协助员、司法监督员,依法参与审判活动。在案件立案前,独立调解简单的民商事案件;协助审判和执行人员做信访人的思想工作,化解信访案件,消除隐患;协助送达,监督法院司法活动等。二是弥补审判资源的不足,实现司法资源的集约化。区法院在“五员合一”司法体制改革中,按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,将人民陪审员由29名增加至132名,建成“人民陪审员信息库”,让人民陪审员多角度参与司法活动,大大提高了参加陪审的比例,缓解合议庭组成人员不足的压力。三是制定长效机制,规范管理,有效促进法院各项工作。明确了选任机制、管理机制、培训机制,并保障机制的合理运行。2016年,区法院共选任人民陪审员132名,为人民陪审员发放专项补助100余万元。“五员合一”司法制度改革模式,缓解了基层法院“案多人少”矛盾,提高了案件的审判质量和效率,增强了司法活动的透明度。
2016年4月,市委社会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将“五员合一”司法体制改革正式立项,市委《社会体制改革动态》、《法制日报》分别刊发了《承德双桥区法院探索“五员合一”完善陪审制度》,推广“五员合一”的经验做法,作为全市“特色经验改革成果”在省、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2016年度考核中,为承德市和双桥区各加8分。人民陪审员杨成华的《人民陪审员随笔》经人民法院出版社审定出版,区法院以“五员合一”发挥积极作用为题材的微电影《秤·心》,在全省法院优秀微电影网络评选活动中,得票17万余张,赢得了业内外的广泛好评。